钢材是怎样炼成的(钢材是怎样炼成的启迪)

博主:adminadmin 2022-12-29 17:24:10 条评论
摘要:今天给各位分享钢材是怎样炼成的的知识,现在开始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做成的步骤:铁矿石经过选矿、烧结、高炉冶炼成铁...

今天给各位分享钢材是怎样炼成的的知识,现在开始吧!

钢材是怎样炼成的(钢材是怎样炼成的启迪)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做成的步骤:铁矿石经过选矿、烧结、高炉冶炼成铁,铁水经过转炉冶炼成钢水,再经过连铸机变成铸坯,再经过轧机轧成相应的钢材。钢铁冶炼:现代炼铁绝大部分采用高炉炼铁,个别采用直接还原炼铁法和电炉炼铁法。

炼钢主要是以高炉炼成的生铁和直接还原炼铁法炼成的海绵铁以及废钢为原料,用不同的方法炼成钢。其基本生产过程是在炼铁炉内把铁矿石炼成生铁,再以生铁为原料,用不同方法炼成钢,再铸成钢锭或连铸坯。

钢铁是怎么炼成的要详细过程

自然界中铁的蕴藏量极为丰富,占地壳元素含量的5%,居地球物质中的第四位.炼铁过程实质上就是将从自然形态--矿石等含铁化合物还原出来的过程.炼铁生产设备是高炉.高炉生产所得的冶炼产品是生铁,副产品是炉渣、煤气和炉尘.

铁是怎样从高炉里炼出来的?

简单的说就是:输料系统把烧结矿(由烧结厂烧成的)、焦碳、石灰石等原料输入到高炉顶的布料系统,由布料系统均匀的按一定比例布入炉内.热风系统将风吹进高炉,焦碳燃烧形成一定的高温(1150--1200度)化学气氛,烧结矿中铁的氧化物在这种温度和环境下发生还原反应.矿石中的氧一部分形成二氧化碳,一部分变成一氧化碳,还有一些杂质气体被高温排走,进入除尘净化系统和高炉燃气回收系统,无用的二氧化碳被排走,一氧化碳被回收再利用.矿石中的铁被还原后在高温下行成液态铁水.铁水又叫生铁.生铁可分三类:一类是供炼钢用的钢铁(硅SI含量小于1.25%);一类是供浇铸机件和工具的铸造铁(硅含量大于1.25%);还有一类是铁合金(主要是锰铁和硅铁).

钢又是怎样炼成的呢?

炼钢实质上是将铁水(生铁)加温并添加不同的元素,通过吹氧等手段,使铁的含碳量降低到0.2-1.7%的冶炼过程.可炼出多种不同质地的钢.如加锰,就炼出锰钢;加镍、铬、钛就炼出不易生锈的钢.

铁和钢的区别:铁分为生铁和熟铁.熟铁、钢和生铁都是铁碳合金,以碳的含量多少来区别.一般含碳量小于0.2%的叫熟铁或纯铁,含量在0.2-1.7%的叫钢,含量在1.7%以上的叫生铁.熟铁软,塑性好,容易变形,强度和硬度均较低,用途不广;生铁含碳很多,硬而脆,几乎没有塑性;钢具有生铁和熟铁两种优点,为人类广泛利用.

早期的炼铁是将铁矿石和木炭一层夹一层地放在炼炉中,在650-1000℃和上焙烧利用木炭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使铁矿石中的氧化铁还原成铁.由于炼炉中温度偏低,不能使熔点为1535℃的铁熔化,所以得不到液态的铁.人们等炼铁成功后冷却炼炉,取出铁块, 这种炼铁方法叫块炼铁.用这种方法炼得铁质地疏松,还夹杂着许多来臬矿石的氧化物和经.在实践中人们发现如果把这种铁,加热到一定温度下经这反复锻打,就可把夹杂的氧化物挤出去,此时铁的机械性能就得到了改善.

在反复锻打铁块的基础上,古人又找出块炼铁渗碳成钢的经验,这种钢地就是最早的钢.它是为改变块炼铁的性能而要用木炭作燃料,加热块炼铁并锻打,这样少量的碳会从铁的表面渗进去.西汉时,为提高块炼铁渗碳钢的质量,人们都增加了锻打的次数,由十次,三十次,五十次增至近百次从而得到所谓的“百炼钢”.由此也产生了“百炼成钢”这一成语,它用来比喻久经锻炼,变得非常坚强,成为优秀人物.

春秋战国钢铁的冶炼

春秋时代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阶段.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劳动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铁制工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商代用陨铁制作了铁刃铜钺,说明对铁的性质和锻打嵌铸的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掌握,但当时尚不知人工炼铁.

春秋时期,铁器已经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中使用.农业生产中使用铁锄、铁斧等.铁器坚硬、锋利,胜过木石和青铜工具.晋国用铁铸刑鼎,铸鼎的铁是作为军赋向民间征收的,可见晋国民间铁已不少.在江苏六合县程桥、湖南长沙龙洞坡等地出土了春秋时的铁器.战国初或稍早已发明铸铁技术,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对冶金技术的重大贡献,比外国早一千八百年左右.河北兴隆县寿王坟出土了大量战国时的铁范,其中有较复杂的复合范和双型腔,还采用了难度较大的金属型芯,反映了当时的铸造工艺已有较高水平.战国时发明的用柔化退火制造可锻铸件的技术和多管鼓风技术是冶金技术的重要成就,比欧洲早二千年左右.战国时还掌握了块炼铁固态渗碳制钢的方法和淬火技术.

块炼铁的方法也就是“固体还原法”.由于块炼铁是铁矿石在较低温度下从固体状态被木炭还原的产物,所以质地疏松,还夹杂有许多来自矿石的氧化物,例如氧化亚铁和硅酸盐.这种块炼铁在一定温度下若经过反复锻打,便可将夹杂的氧化物挤出去,机械性能就改善了.从江苏六合县程桥东周墓出土的铁条,就是块炼铁的产品.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的一些锻造铁器也是以块炼铁为材料.

在反复锻打块炼铁的实践中,人们又总结出块炼铁渗碳成钢的经验.从河北易县武阳台村的燕下都遗址44号墓中曾出土79件铁器,经分析鉴定,它们的大部分都是由块炼钢锻成的,这证明至迟在战国后期块炼渗碳钢的技术已在应用,块炼铁质柔不坚,块炼钢虽经渗碳处理,变得较坚硬,但在生产上仍嫌不足.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又摸索出块炼钢的淬火工艺,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块炼钢的机械性能.上述燕下都出土的锻钢件,大部份是经过淬火处理的,这又表明在当时,人们对淬火工艺也较熟悉了.

生铁的冶铸工艺,在原料、燃料上与块炼法基本一样.它们之间主要的差别在冶炼温度的不同.块炼法的炉温大约在1000(C左右,离纯铁的熔点(1534(C)相差很远,而生铁冶炼时,炉温达到了1100-1200(C.在冶炼中,被还原生成的固态铁会吸收碳,这种吸收随着温度的升高,速度就会加快.

另一方面吸收碳后,铁的熔点随之降低,当含碳量达到2.0%时,熔点降至1380(C;当含碳量达到4.3%时,熔点为最低,仅1146(C.在这种条件下,炉温就可使铁熔化,从而得到了液态的生铁.液态生铁就可以直接浇铸成器,冶铸过程简化了,就使铁器的生产有了大发展的可能.

江苏六合程桥东周墓出土的铁丸,洛阳出土的公元前五世纪的铁锛、铁铲都是生铁器物,这证明在块炼法的同时,我国已出现生铁冶铸工艺.生铁与块炼铁同时发展,是我国古代钢铁冶金技术发展的独特途径.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从块炼铁发展到生铁,大约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就拿欧洲一些国家来说,虽很早已有块炼铁,但出现生铁则在公元十三世纪末和十四世纪初.

生铁的生产效率高,铸造性能又较好,这为广泛使用铁器提供方便.在冶炼生铁的初期,由于温度还不够高,硅含量也较低,致使生铁中的碳在冷却凝固时不能成为石墨状态,而成为碳化三铁(Fe3C),与奥氏体状态的铁在1146(C共晶.因此,炼出的生铁性脆而硬,铸造性能虽好,但强度不够,这种生铁,人们称它为白口铁,它只能铸造某些农具.从河北兴隆燕国矿冶遗址出土的大批锄、范等,就是由白口铁铸成的.

为了克服白口铁的脆性,在战国早期,人们就创造了白口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所谓柔化处理就是将白口铸铁长时间加热,使碳化铁分解为铁和石墨,消除了大块的渗碳体,这对减少脆性、提高韧性可以起良好的作用.处理后的白口铁就变成了展性铸铁.长沙出土的战国铁铲,辉县出土的战国中期铁带钩,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晚期铁镢、锄等,都是属于这种展性铸铁.

钢是怎样炼成的

炼钢:

实质上是将铁水(生铁)加温并添加不同的元素,通过吹氧等手段,使铁的含碳量降低到0.2-1.7%的冶炼过程。可炼出多种不同质地的钢。如加锰,就炼出锰钢;加镍、铬、钛就炼出不易生锈的钢。

输料系统把烧结矿(由烧结厂烧成的)、焦碳、石灰石等原料输入到高炉顶的布料系统,由布料系统均匀的按一定比例布入炉内。热风系统将风吹进高炉,焦碳燃烧形成一定的高温(1150--1200度)化学气氛,烧结矿中铁的氧化物在这种温度和环境下发生还原反应。

矿石中的氧一部分形成二氧化碳,一部分变成一氧化碳,还有一些杂质气体被高温排走,进入除尘净化系统和高炉燃气回收系统,无用的二氧化碳被排走,一氧化碳被回收再利用。矿石中的铁被还原后在高温下行成液态铁水。

铁水又叫生铁。生铁可分三类:一类是供炼钢用的钢铁(硅SI含量小于1.25%);一类是供浇铸机件和工具的铸造铁(硅含量大于1.25%);还有一类是铁合金(主要是锰铁和硅铁)。

扩展资料

铁碳合金分为钢与生铁两大类,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碳合金。碳钢是最常用的普通钢,冶炼方便、加工容易、价格低廉,而且在多数情况下能满足使用要求,所以应用十分普遍。按含碳量不同,碳钢又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随含碳量升高,碳钢的硬度增加、韧性下降。

合金钢又叫特种钢,在碳钢的基础上加入一种或多种合金元素,使钢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发生变化,从而具有一些特殊性能,如高硬度、高耐磨性、高韧性、耐腐蚀性,等等。经常加入钢中的合金元素有Si、W、Mn、Cr、Ni、Mo、V、Ti等。

合金钢的资源相当丰富,除Cr、Co不足,Mn品位较低外,W、Mo、V、Ti和稀土金属储量都很高。21世纪初,合金钢在钢的总产量中的比例将有大幅度增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钢铁

传统方法中,钢是如何炼成的?

传统炼钢方法是先把生铁炼成熟铁,然后再往其中加入适量的碳使其变成钢。要把生铁变成熟铁,当时采用的是氧化法,即向生铁中加入氧化剂(一般是铁矿石),加热使其处于熔融状态,这时生铁熔液中的碳就会与氧化剂起反应,从而被脱去。

钢铁是怎样做成的

根据所炼钢种的要求把生铁中的含碳量去除到规定范围,并使其它元素的含量减少或增加到规定范围的过程。简单地说,是对生铁降碳、去硫磷、调硅锰含量的过程。这一过程基本上是一个氧化过程,是用不同来源的氧(如空气中的氧、纯氧气、铁矿石中的氧)来氧化铁水中的碳、硅、锰等元素。化学反应主要是:2FeO+Si

2Fe+SiO2FeO+Mn

Fe+MnO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很容易从铁水排至炉气中而被除掉。生成的二氧化硅、氧化锰、氧化亚铁互相作用成为炉渣浮在钢水面上。生铁中硫、磷这两种元素在一般情况下对钢是有害的,在炼钢过程中必须尽可能除去。在炼钢炉中加入石灰(CaO),可以去除硫、磷:2P+5FeO+3CaO

5Fe+Ca2(PO4)2(入渣)在使碳等元素降到规定范围后,钢水中仍含有大量的氧,是有害的杂质,使钢塑性变坏,轧制时易产生裂纹。故炼钢的最后阶段必须加入脱氧剂(例如锰铁、硅铁和铝等),以除去钢液中多余的氧:Mn+FeO

MnO+FeSi+2FeO

SiO2+2FeAl+3FeO

Al2O3+3Fe同时调整好钢液的成分和温度,达到要求可出钢,把钢水铸成钢锭。炼钢的方法主要有转炉、电炉和平炉三种。平炉炼钢的主要特点是可搭用较多的废钢(可搭用钢铁料的20~50%的废钢),原料适应性强,但冶炼时间多。我国目前主要采用平炉炼钢。转炉炼钢广泛采用氧气顶吹转炉(见图),生产速度快(1座300吨的转炉吹炼时间不到20分钟,包括辅助时间不超过1小时,而300吨平炉炼1炉钢要7个小时),品种多、质量好,可炼普通钢,也可炼合金钢。电炉炼钢是用电能作热源进行冶炼。可以炼制化学工业需要的不锈耐酸钢,电子工业需要的高牌号硅钢、纯铁,航空工业需要的滚珠钢、耐热钢,机械工业用轴承钢、高速切削工具钢,仪表工业需要的精密合金等。

钢材是怎样炼成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